ALL

黄元
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系电话:
学系: 凝聚态物理
E-mail: yhuang@bit.edu.cn
通讯地址: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1号教学楼
教育经历
2008-09至-2013-07,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 2004-09至2008-0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
工作经历
2011-10至2012-12, 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 2013-12至2015-11, 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担任助理研究员 2015-12至2017-07, 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多维碳材料中心 ,担任助理研究员 2017-07至2021-0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2021-03至今,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科研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二维材料制备,表征,物性测量/调控,以及相关交叉科学等研究方向。 1,制备: 独立发展了新型机械解理技术,制备出四十多种亚厘米量级石墨烯,MoS2, WSe2等二维材料,涵盖了绝缘体,半金属,半导体,超导体,磁性和拓扑材料体系;并且通过优化解理过程,实现在绝缘衬底,导电衬底,透明衬底和柔性衬底上高效解理大面积单晶二维材料;制备高质量无污染的悬空二维材料。 2,表征: 结合拉曼/荧光光谱,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透射电镜(TEM),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对二维材料的原子结构、电子结构和化学稳定性进行表征。 3,物性测量与调控 通过制备褶皱、气泡等特殊结构,实现应变场下二维材料物性的调控;利用离子液体和去离子水等门电压调控方式,改变二维材料中载流子浓度,获得高开关比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和超导器件;通过加工悬空器件和改变基底等方式,研究二维材料的本征光学和电学性质。 4,基于新物理原理的交叉科学研究,如仿生相关的材料与器件,深空探测与地球科学相关科学问题等。
学术成就
在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ACS Nano、Nano Letters、 Advanced Materials等共计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含共一)及通讯作者文章60余篇,论文总引用6200余次。
代表性学术成果包括:
1.首次揭示了机械解理技术的物理机制,发展了高效制备大面积二维材料的新型机械解理技术,给出了普适性的解理规律。成功解理出毫米量级单层石墨烯,铜基超导材料Bi2212,铁基超导材料FeSe, 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等四十多种材料体系。[ACS Nano. 9 (11), 10612 (2015); Nature Communications, 11, 2453 (2020)]
2.首次报道了单层硫化硒(SnS2),并对其拉曼/荧光光谱,能带结构,光电器件进行了系统研究。[ACS Nano, 8(10) 10743(2014);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08, 123502, (2016)]
3.澄清了30多年来人们对黑磷在空气中退化机理的认识误区,从理论和实验上证明了黑磷的表面是憎水界面,在无氧的水中黑磷不与水反应。[Chem. Mater., 28 (22), 8330 (2016)]
4.首次在大尺寸石墨烯气泡发现了由驻波干涉引起的拉曼震荡环,并结合这一物理模型计算出了石墨烯的热导率[PRL, 120, 186104 (2018)]
5.解理出从单层到少层的磁性拓扑材料MnBi2Te4和MnSb2Te4,并给出了铁磁/反铁磁性质的层数依赖行为 [Physical Review X 11, 011003 (2021);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8, 017201 (2022)]。
6.首次实现了新型机械解理技术与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的结合,成功在毫米量级单层WSe2, MoTe2中观察到清晰的能带结构。[Nano Res., 12, 3095 (2019)]
7.结合层状材料应变下的行为,发现层状材料褶皱形成之后会伴随有层间距的增加,为流动性的物质提供了新的通道,在此基础上对多种宏观地质活动的形成机理给出了一些可能性解释。[物理学报, 69(2): 026101, (2020)]
主持课题
1.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专项(青年项目,2019年),担任首席科学家
2. 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20年)和面上项目(2018,2022年)
3.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基金(2019年)
4. 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关键技术(2019年)
5. 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2021年)
6. 北京理工大学特立青年学者(2021年)
荣获奖项
202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促会数理分会理事
2020年获中国科协“中国十大科技新锐人物”荣誉称号
2021年获得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22年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2023年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银奖(排名第一)
学术兼职
担任《InfoMat》、《Materials》、《Chinese Physics Letters》、《物理学报》、《Chinese Physics B》和《物理》杂志的青年编委,并担任《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s Review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ACS Nano》等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招生信息
每年拟招收多名保送或考研研究生(硕士生、硕博连读生或博士生);博士后不限名额。 1.鼓励学科交叉,欢迎物理/电子/信息/材料背景的学生报考; 2.综合评估优秀者,在读期间可出国学习交流,拓宽科研视野; 3.提供与周边高校、研究所类似的薪酬;来校面试按标准凭票报销车旅费; 4.欢迎热爱科研、积极主动、刻苦勤奋的学生联系、咨询、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