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态物理系

ALL

武旭

职称: 教授、博导、国家级高层次青年引进人才

联系电话:

学系: 凝聚态物理

E-mail: xuwu@bit.edu.cn

通讯地址: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一号楼444

教育经历

2011-09至2017-07,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

2016-10至2017-04,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固体研究所,海外联合培养

2006-09至2010-07, 南开大学,本科

工作经历

2017-10至2021-03,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固体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洪堡学者

2021-03至今,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导

科研方向

1.复杂纳米分子体系的结构与电子性质测量:利用国际先进水平的质量选择可控沉积系统,结合多功能扫描探针显微镜,开展有机-无机体系异质结的可控制备和高精度测量。

2.新型低维纳米材料及其异质结的制备与物性测量:利用分子束外延系统制备新型二维异质结以及一维纳米结构,结合扫描探针显微镜进行电子态和磁性等物理性质的原子级表征,并进行光电器件加工测量。

3.先进纳米实验技术开发与应用:进行多种新型半导体材料和相关器件的制备技术,以及与多种表征设备的结合手段开发,实现多种新型材料和器件的高精度表征。

学术成就

在Nature、Science、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no Letters等共计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含共一)及通讯作者文章10余篇,论文总引用1000余次。主要学术成果包括:

1)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资助,发展国际领先的质量选择可控沉积设备,实现了单分子水平上复杂分子的高可控制备和纳米尺度表征,在观测精度上取得突破。(Nature, 582, 375 (2020) ; Science, 382, 219-223 (2023);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Angew. Chem.Int. Ed. 62, e20230573 (2023))

2)实现了多种新型二维电子体系的可控制备,并对其电学性质进行了原子级精度测量。(Advanced Materials, 11, 1605407(2017); Nano Research, 14, 1390(2020); 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 2, 1600324(2016); Nano Research, 13, 3212(2020); 2D Materials , 4, 025010(2017); Nature Materials, 16, 717(2017))

3)制备多种叠层量子体系,对其新奇的量子激发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Advanced Materials, 2016, 28, 5013; Science Bulletin, 2018, 63, 419; ACS Nano, 2021, 15, 16589;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1978)


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主要包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主持,在研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主持,在研

北京理工大学,特立青年学者计划,主持,在研

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学者,主持,结题


JWK,xxx项目,主持/首席,在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 主持,在研

科技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在研

北京理工大学,朗月计划,主持,在研

JWK,xxx项目,参与,在研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创新计划,主持,结题


获得多项科研奖励,主要包括:

2021年,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理工大学特立青年学者

2018年,德国洪堡奖学金(洪堡学者)

招生信息

每年在凝聚态物理和电子科学与技术方向招收2名硕士研究生和一名博士研究生。欢迎有志在纳米物理领域学习,尤其是对低维量子材料和有机半导体感兴趣的同学报考。同时招收博士后2-3人,待遇优厚,欢迎具有相关经验的优秀青年学者联系。